20天,从32分到68分的破茧(新天际教育)
五年的时光荏苒中,我从公立学校走入培训学校,体会着教师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个中滋味。我深深感觉到,培训学校对一个教师来说充满着更多的机遇与更大的挑战,它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业务能力与素养,以及处理学生各类问题的多变技巧。在五年的执教生涯里,我接触过许多学生,辅导过许多学生,我扮演着他们同龄的朋友、知心的姐姐、启蒙的导师去面对、去帮助、去解决各类学生问题。尽管角色之间略有转变,但因为心中信奉着“只有付出超人的汗水,才能取得超人的成绩”,使我在教书育人这份职业使命中,尽劳尽怨、无怨无悔。 当来到培训学校,当更多挑战如影随形般出现在任何一个无法设定的场景时,我又为自己的工作使命加上了新的注脚:只要努力去做,一切皆有可能,Nothing is impossible!而这正是源于一名学生带给我的经历与感悟。 2011年6月9日,我的班里插入一名学生。接到学生并不稀奇,可他的调皮顽劣却着实让我伤了脑筋。在我给他上第一次课的60分钟里,他三次从教室里逃跑:为了不上课,他平躺在前台饮水机旁的地上拒绝回教室;为了不上课,他躲在隔壁一大堆桌子的下面不肯出来;为了不上课,他甚至跑进校长办公室“避难”,校长让他回去上课时,他居然笑着对校长说:“你等会儿,你等会儿。” 有了第一次他逃跑的经历,第二次上课时我就一直握着他的胳膊,以免他再从课堂上逃出去。一堂课下来,我的整条胳膊都僵硬了,虽然如此,这对我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挑战,我开始认真琢磨“招术”来对付这个小“顽童”了。 在课间跟他聊天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他特别喜欢玩 “ Paper,Scissors,Stone”的游戏,“或许这是一个突破口”我心里想。于是根据他每次上课前20分钟注意力较为集中的特点,我把课堂内容进行了重新安排:前20分钟,让他把所有会做的题目独立完成,然后他要把剩下的题目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经过思考,不用我提示就能做出来的;第二类是经过我的提示后能做出来的;第三类是需要我仔细为他讲解的。把题目分类后,我们俩就开始玩 “Paper,Scissors,Stone”游戏,如果他输了,就得独立思考完成第一类题目;如果他赢了,我就会引导他做第二类题目;把前两类题目都处理完成后,我再继续给他讲解第三类题目。每次课的最后15分钟是阅读时间,还是用“Paper,Scissors,Stone”游戏决定胜负,谁输了,谁就将课文读2遍。从6月9日到6月底,我们之间的接触只不过短短16个课时,共20天的时间。尽管时间短暂,但我还是观察到了他身上的细微改变。他还会调皮,可他开始意识到需要主动约束自己的某些行为;他还很贪玩,可他跟以前的玩法不一样了,他把游戏玩在了学习中;他还是顽劣,可他从心底里接纳了我,信任我。他不仅会主动问我英语方面的问题,还和我达成协议,如果他能做对五道英语题,我就得教他一道数学题。在和他“对抗”的过程中,我也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小“顽童”,从最初对他的“忍无可忍”,到后来总是期望着能与他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喜悦。 其实在20天里,我对于自己的“招术”最终能对这个小“顽童”起到多大的效果,是否能够帮助他在学习上获取进步,一直都怀感忐忑。直到7月5日,他的妈妈打来电话,欣喜地告诉我说,孩子在月底的期末考试中英语成绩进步很大,从原来的32分提高到了68分,让全家人感到既意外又高兴。全家人决定让孩子继续在这里学习,并还要增报数学和语文的辅导。听到这样的好消息,也让我感到欣喜和欣慰。更重要的是,这次的经历让我又多了一分对教师职责的思考与启迪:只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才是教师“俘虏”学生的真正法宝,只要用心经历,就一定有所收获,Nothing is impossible! 本文由新天际教育提供 燕港校区负责人电话:15233606740 燕港校区地址: 东岗路与育才街交口西行200米路南(43中南门斜对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