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右脑还给孩子———培养创造性思维人才从0岁抓起 [复制链接]

Rank: 1

积分
47
帖子
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09:33: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Swan 于 2012-7-21 09:33 编辑

     现在家庭经济状况越来越好,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很多家长却感到孩子越来越不如父母之意,比如:注意力不集中、依赖性强、独立能力差,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等等。这其中,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对孩子影响最大,会成为孩子一生中迈向成功的最大障碍。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的幼教老师、家长百思不得其解。有不少家长也曾向某些专家请教过,向有关机构咨询过,但是“问题”仍然是问题,家长依旧没有找到答案。
     其实,孩子的问题是成长环境及教育环境造成的。家长朋友们,请您回想一下:孩子是不是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对环境充满了好奇,幼儿阶段的孩子是不是很好学、好问?可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活动不断受到家长、学校等周围环境的束缚,他们原来的好奇、好问没有了。于此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本的灵性也减退了,于是问题也就出现了。另一项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想象力已经在受调查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这个消息无疑令家长沮丧。我们为人父母者,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功成名就呢?
     令人扼腕的是,即便这样,我们依然在围绕传统的应试教育前行。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大部分老师还只是教孩子寻找标准答案,束缚他们特立独行的思考,“给你一个0,在数学课上就只能是零,在英文课上只能是O,不能有别的答案。”挑战了老师的权威,便会受到训导,中国孩子受教育的路径,就是在填鸭式的死记硬背中“装满知识”的过程。此外,现在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大多通过练习、反复、测试等方法灌输给学生,这些活动多集中于大脑左半球,形成左脑超负荷运载状态。所有这些现象、这些方法,无一例外只开发了左脑,却让右脑闲置着,因而使95%的学生荒废了右脑,这就造成了他们智慧发展的残缺。
      在家庭教育中,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也极少有开发右脑的机会。家长也不允许孩子有异常的想法。
       所有的教育推手,都让孩子产生了一种寻找标准答案的心理,损及了孩子成长的自然天性规律,把孩子“制作”成钢丝捆绑、扭曲的盆景,而不是培养成参天大树。在这日复一日的培养中,孩子的右脑能力被逐渐削弱,想象力、创造性思维也随之缺失。正如一位著名教育学家所说:“在开发大脑潜力上我们是在单脚骑自行车!”
       正因如此,开发孩子的右脑已迫在眉睫。1986年,美国一位妈妈状告幼儿园,认为幼儿园教会自己3岁女儿26个英文字母后,孩子再也不能将“0”说成苹果、太阳、鸟蛋之类的东西了,幼儿园应当对这种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后果负责。那场官司,她打赢了,并导致內华达州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今天,中国的家长们也应该毫不犹豫的行动起来,采取各项措施弥补现行教育的不足,把右脑还给孩子!家长们需要及时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与先进的教育理念俱进;家长们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也就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方法,让孩子在学习中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孩子充满热情的去游戏,让孩子在游戏当中感悟到失误的变化及内在的规律。譬如,6岁以下的孩子采用具体的形象思维方式,教育孩子就必须把只是设计成游戏,用具体的材料让孩子通过手达到手眼脑并用,这样信息才能通过特定的渠道输送到大脑。开发右脑是改革教学面貌的根本途径之一,如果我们的教育能使人在左脑的抽象思维和右脑的形象思维之间平衡协调发展的话,教育改革从本质上就会向前跨进一大步,新的、聪明的一代就会真正造就。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而童年时期特别是0——6岁则是培养这一能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让孩子把这一巨大的能力挖掘出来。否则,我们的家长把80%的经历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去,但因为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导致孩子看似按照我们所谓的理想”的模式发展,到头来筋疲力尽,一事无成,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所以,为了孩子,让我们立刻开始让他们进行右脑训练把,只要您踏踏实实地让孩子坚持下去,孩子就一定可以赢在人生起跑线上!
                                                                                                                          石家庄爱育幼童右脑潜能开发
                                                                                                 新华区友谊北大街与朝阳路交叉口北焦写字楼702E
                                                                                                                    TEL:87799565     15831183585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使用条款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妈妈网 - 妈妈论坛 - 妈妈说 - 儿歌 - 动画片
© 2007-2012 MAMACN.COM 石家庄妈妈网版权所有 技术Discuz! 粤ICP备08026690号
回顶部